前段时间,一位妈妈给我留言,她的儿子11岁,正值青春期,完全不知道怎么和他相处。
短短几句话里分别用了“小心翼翼”“一不小心”“惹到”等词,到最后干脆说自己“活得像孙子一样”。
语气之卑微,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“难”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除了这位妈妈,后台也有不少家长跟虎妈吐槽,明明是想心平气和跟孩子来一场亲子交心,可孩子的反应却往往让人心寒:要么“装听不到”,要么“一点就炸”。
本该是世上最亲密的亲子关系,最后却处得像仇人一样。
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从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话里,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端倪。
“我青春期了,不是很叛逆”
“但是父亲一直对我长篇大论”
“我知道讲不过他们”
“他没有直接用语言侮辱,但是我觉得从他言语里感受不到温度……”
从这两个不同角度的反馈里,我们不得不去思考:父母该如何和孩子,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?
孩子最讨厌
也是无用的聊天方式
1. 目的性太强
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,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。
比如:
家长:“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?”
孩子:“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。”
家长:“学新知识就对了,要多学知识,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。”
孩子:……
家长:“今天过得开心吗?”
孩子:“恩,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,我们特别聊得来。”
家长:“交朋友可以,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,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。"
孩子:……
看吧,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,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,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。
其实,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,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,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,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,是简单省事的。
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。
2.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
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,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。
每天都这样问,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,而长此以往,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:
“恩,不错,还可以,挺好的……”这样应付的回答,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。
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不停问,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,更别提好好聊天了。
3.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,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
别以为聊天多简单,尤其对象是孩子时,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,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。
比如:
孩子:“妈妈,我想跟你说个事儿。”(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)
妈妈:“说。”(有点不耐烦)
孩子:“妈,我想买一双球鞋。”
妈妈:“买什么买?不是有那么多鞋吗。”
孩子:“就给我买一双吧。”
妈妈:“不买,赶紧做作业去!”
孩子:“哼!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!”
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,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。何苦呢?
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,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:
妈妈:“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”
孩子:“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,我要参加比赛。”
妈妈:“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?”
孩子:“我想参加…………还有你知道吗妈妈,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,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…………”
看,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,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……
所以,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,你刚好在忙着,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,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。
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!
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
聊天也讲究方法
1. 学会倾听
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、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,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,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,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。
2. 不要表现得什么都懂
有位朋友以机智善辩、见解不凡享誉朋友圈,可是青春期的儿子跟他非常对立,要么不说话,要么开口就吵架。
后来他意识到,问题根源在自己:儿子一开口,往往就被他批评得体无完肤……
他把自己的这种沟通方式称为“大树底下不长草”,不是他的看法不对、不好,儿子才不要听;
恰恰因为他太对了、太能了,让儿子显得很“瓜”,结果,儿子就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了。
3. 挑好时间
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,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、玩手机时,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,换位思考一下,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,那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。
所以,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,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。
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,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,认认真真地聊天。
4. 抓住重点
俗话说“牵牛要牵牛鼻子,打蛇要打七寸”。
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,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,应该那样,一见面就反复叮嘱“要好好学习”,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,孩子不烦才怪!
反之,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,积极与老师沟通,多到学校走一走,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;
那么一旦谈话,“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”内容确凿具体,孩子一下被点中穴位,知道你在真正关注他,也不会狡辩托词了,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。
5. 适当示弱
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提醒自己: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。
孩子,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,家长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。
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,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,不能硬来,家长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,等孩子情绪缓和了,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。
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,会有自己的主张,即使家长知道好解决方式,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,更不要强迫孩子听取采纳,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。
比如:
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?
需要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?
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?
尊重孩子,相信孩子
纪伯伦在诗歌《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》中这样写道:
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孩子。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,他们在你身边,却并不属于你。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,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。
近些年,大家越来越意识到“说话之道”的重要性,作为家长,也要学学与孩子沟通时的“说话之道”。
与孩子沟通的前提,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,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,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,以理谈事说服他;
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,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。